大數據數位人文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 (WEDHIA 2019)

主辦單位: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教學資源中心

「人文與科學知識之融合」乃是教育部為期4年之「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在培育創新人才過程中,所致力推動的工作。人文與科學知識的融合(consilience),雖經過去的多次嘗試,此二領域間之鴻溝仍十分明顯(Slingerland and Collard, 2011)。當今之資通科技(ICT)和數位化革命既有可能加深其隔閡,亦有可能在適當的引導下促成其融合,而後者則是本計畫所戮力達成的目標。本計畫一方面以獎勵方式進行大規模課程設計實驗,鼓勵教師以創新方法將數位技術整合至廣泛定義的人文教育之中,一方面主辦WEDHIA國際研討會,連結國際產官學界的有志之士,共為此議題做出貢獻。

WEDHIA 2019將循WEDHIA 2018之模式,以 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DADH 2019) 的衛星會議形式舉行。今年之主題為「數位人文與數位經濟:第二波知識融合」,玆說明如下:

雖然理想主義者對資通科技和數位化革命的興起感到期待,然懷疑論者則對之感到恐懼,但二者皆不反對,這波科技的變化,讓人文學科超越了其傳統範疇,並加深了其跨領域化。新興的網路空間已不僅是現實空間中人文知識的複製品,它已然成為人類「生活」的另一度空間,孕育出另一個新的、網絡化的人文學。而人類在「雲端」中所產生與所紀錄下來的思想、對話和行為,又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現實空間中的生活,這兩個空間的交互作用,又為人文學者創造出另一片研究疆域,讓其能游走於這兩個空間交互的世界之中。

而上面關於數位人文的論述也同時適用於數位經濟。網絡空間不再僅僅是為了促進實體市場的運作,它本身亦已然成為一個市場,而我們所見更多的,則是實體市場和網絡市場間的交織作用。在網絡空間中,資通科技的發展,使得庶民的一舉一動得以被紀錄下來,這又使得每一個人的獨特性可以展現出來。這樣的特性,促進了人文學中「由下而上(bottom-up)」 研究方法的發展,例如由下而上的歷史學(the bottom-up history);這樣的特性,在經濟上,使得「客製化」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客製化」就讓經濟的發展不得不回歸到人文和敘述(narrative),就如同Vernon L. Smith 和Bart J. Wilson (2019) 於 Humanomics 一書中所述。從這個角度來說,資通科技的發展,縮短了人文和經濟的距離,更啟動了人文和經濟的融合。

在上面所描述的轉化和融合的背景下,本次研討會將延續WEDHIA 2018的主題,持續研究人文學科的教學創新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的意涵。然而,本次研討會的焦點,將從資通科技對人文學的影響,轉移到資通科技在跨領域對話及合作上的衝擊性角色,進而探究其對大數據時代下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融合的影響。

因此,本研討會敬邀提交下列(但不限)與數位人文和數位經濟相關的摘要:

  • 資通科技、數位人文、數位經濟間之知識融合
  • 編程和設計在數位人文和數位社會科學課程中之普及化
  • 大數據應用的課程設計
  • 空間人文學和空間社會科學

資通科技、數位人文、數位經濟間之知識融合

「知識融合」是「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用來審查其下課程的分析框架。本研討會將繼續討論在當前資通科技和數位革命背景下,科學及人文間的知識融合議題。我們歡迎各界提交以新方法、甚至是不同的本體論將傳統課程轉化成現代課程之摘要。我們也歡迎提交有關課程規劃和設計中分工議題的摘要,特別是如何平衡技術應用與本體知識的學習和發現,以及教學團隊間的分工變革。例如科學(包括工程)和人文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在兩種不同文化思潮下之對話和合作(Snow, 1959, 1963)。

編程及設計在數位人文和數位社會科學課程中之普及化

這個主題與第一個主題相異之處在於,這個主題側重在學生或是學習者。我們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中,推展了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希望課程能引導學生成為設計師或製造者。本計畫課程內的教師使用了許多工具,包括Scratch、Unity、APP Inventor 2、 Arduino、甚至3D列印,都是為了設計和編程的普及化。而培養每個人成為發明家或設計師的想法,早為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所倡導,例如Jean Piaget(1896-1980),Seymour Papert(1928-2016)和Mitchel Resnick。這個想法的落實,在當今許多工作都將交給智慧科技的「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Brynjolfsson and McAfee, 2014),變得更加迫切。我們歡迎提交有關普及科學、遊戲和軟體開發的工具應用之摘要。我們也鼓勵提交製造者文化、自造者運動、駭客松、開放資源經濟、並行生產(peer production)、共創、創客自造實驗室、地方創生、全球在地化、和社區設計等對產業影響方面的摘要。

大數據應用之課程設計

目前已有許多課程讓學生接觸社群媒體數據以及與大數據企業的合作。毫無疑問地,大數據為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因此,一種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新式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已然誕生。然而,不論在科學應用或道德層面,學生甚或教師卻常難以掌握大數據的本質。因此,在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前,現在應是暫停一下,回顧發生在我們周遭的革命變化的時候。我們歡迎提交所有與使用大數據相關之課程設計的摘要,包括探討它所帶來的承諾、進步、挑戰和限制。

空間人文學和空間社會科學

我們觀察到空間思維已逐漸被人文學家所關注,但卻較少為社會科學學家所注意。在數位人文領域內,QGIS、ArcGIS、Google Maps、Story Maps,甚至UAV和無人機等工具都很常見。但我們期望這些工具也能廣泛地運用於社會科學內。我們歡迎提交有關空間思維應用在社會科學的點子,以及提升空間工具應用於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中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Brynjolfsson, E., & McAfee, A. (2014). The second machine age: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 WW Norton & Company.

Slingerland, E., & Collard, M. (Eds.). (2011). Creating consilience: Integrating the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now, C. P. (1959).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now, C. P. (1963). The two cultures and a second look: An expanded version of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Mentor Book. New English Library.

Smith, V. L., & Wilson, B. J. (2019). Humanomics: Moral sentiments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論文摘要(最多500字)

所有摘要皆應於此頁面提交。

會後出版

有興趣將論文發表於Complexity特刊者,請參考以下連結中之說明: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complexity/si/137909/cfp/ 

重要日期

論文摘要(最多500字):108年10月15日

審查結果通知:108年10月31日

報名:108年11月20日(已被接受摘要的發表作者將免註冊費。)

研討會:108年12月3日-108年12月6日

特刊論文全文投稿:108年12月6日

TOP


 Jonathan Allen, 舊金山大學

J.P. Allen教授是線上/互聯網商業的研究及教育先驅,其專長為開放技術及組織社會的數位轉型。他是舊金山大學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partment的創辦人,率先開發了網路商業課程,指導非科技系之企業管理類學生,使用(免費)開放技術創建自己的網路事業。

J.P. Allen教授亦是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的編輯,以及The DATA 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的資深編輯,曾在普渡大學和劍橋大學(英國)任教,並在德國、瑞典、澳大利亞、葡萄牙和巴西擔任訪問研究員和教授。

 高木 聡一郎(Soichiro Takagi), 東京大學

高木 聡一郎(Soichiro Takagi)為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際情報學府的副教授。過去曾在日本國際大學全球通信中心(GLOCOM)擔任過教授、高級研究員,研究部總經理,及區塊鏈經濟研究實驗室主任, 亦曾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擔任亞洲項目研究員。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資訊經濟和數位經濟,著重於資訊科技與經濟體系的關係。高木教授研究的主題包含離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雲端計算、開放式資料、數位貨幣、區塊鍊和數位平台,著作包括Reweaving the Economy: How IT Affects the Borders of Country and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Blockchain Economics: Implications of Distributed Ledgers (World Scientific, co-authored)。於2019年獲得KDDI基金會獎及東京大學資訊研究博士。/h4>

 Soichiro Takagi, 南開大學

Francesco Di Iorio教授為中國天津市的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他的研究側重於社會科學的哲學,特別是非還原主義方法論的個人主義、解釋學、可謬論、日常理性、複雜系統與奧地利經濟學派。他在2012年獲得法國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及 CREA–École Polytechnique 的哲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杜克大學與法國巴黎索邦大學(FMSH Fernand Braudel獎學金)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以及在法國巴黎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義大利路易斯大學和中國東南大學任教。Di Iorio教授亦是The Asian Network for the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ANPOSS)指導委員會成員。 此外,他還獲得了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和天津市千人計劃。

TOP


主題演說 / Keynote Speech

  1. 主講人/Speaker:Prof. Soichiro Takagi(University of Tokyo)
    題目/Title:Innovation Capability: Implications from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2. 主講人/Speaker:Prof. Francesco di Iorio(Nankai University)
    題目/Title:On Predic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3. 主講人/Speaker:Prof. Jonathan Allen(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題目/Title:A Model Future? Implications of the Data Science Movement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Inclusion

專題演說/Feature Talk

  1. On Consilience: What Do We Learn from TCDH, Two Years On?
    • 陳樹衡Shu-Heng Chen(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賴惠玲Huei-Ling Lai(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鄭文惠 Wen-Huei Cheng(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王信實Shinn-Shyr Wang(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林敬智Ching-Chih Lin(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論文發表 B1/Session B1:文學與語言教學/Sinolog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1. 數位人文在國學導讀課程的設計與實踐
    • 邱詩雯Shihwen Chyu(國立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2. 數位科技,可否作為客語復振的方法論?
    • 鍾鎮城Chen-Cheng Chun(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 施朝凱Chao-Kai Shih(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 林雅綺Ya-chi Lin(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3. 印尼文化電玩對文化與語言教育的應用可能性:以民間傳說為題材的電玩—Pamali的使用者經驗為例
    • 陳添發Theam-Fatt Tan(國立暨南國際大學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論文發表 B2 / Session B2:視覺人文/Visual Humanities

  1. 大數據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創新研究
    • 羅光志 Kuang-Chih Lo (佛光大學Fo Guang University)
    • 洪暉鈞Hui-Chun Hung(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2. 台灣糖業數位人文加值之研究
    • 王献章HsienChang Wang(長榮大學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 陳鈺璇(長榮大學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 洪燕燊(長榮大學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 曾黃偉(長榮大學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3. From MetaGame to MetaMuseum~論後設博物館之數位形式與敘事
    • 施登騰Deng-Teng Shih(中國科技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視覺文本的多樣化呈現 以電影圖表化之人物設計為例
    • 詹鎮邦Chen-Pang Tsan(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論文發表 B3 / Session B3:大數據與機器學習/Big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

  1. 以機器學習法分析大學生之校園數位足跡
    • 區國良Kuo-Liang Ou(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陳建承(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 人工智慧對兒童遊戲智能鞋之研究與發展
    • 王慧婷Huiting Wang(國立臺灣科技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王晨瑀 Chen-Yu Wang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彭煖蘋 Shiuan-Ping Peng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樂齡族資訊科技接近使用權社區實踐探討 Exploring Senior Citizen’s Right to Acces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黃葳威Wei-wei Vivian Huang(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論文發表 B4 / Session B4:網實融合/Cyber-Physical Space: Inclusiveness, Integration and Sublimation

  1. A Spotlight in the Big Data Era: The Role of Internet Search Volume in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 林鴻文Hung-Wen Lin(中山大學南方學院Nanfang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2. 於社群網路平台上進行數位人文教學與研究之輔助工具的開發
    • 郭泓志 Haung-Chi Kuo(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江玥慧Yueh-Hui Chiang(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3. 真實與網絡虛擬實境學習環境中的合作學習效益研究:教學管理與學習決策
    • 許宏賓Hung-Pin Hsu(南臺科技大學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論AR實境策展之敘事技術與主題論述
    • 施登騰Deng-Teng Shih(中國科技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論文發表 B5 / Session B5:空間人文學/Spatial Humanities

  1. 運用GIS重構楊廷理《知還書屋詩鈔》宦遊蘭陽路線及其教學設計
    • 戴榮冠Rongguaan Dai(佛光大學Fo Guang University)
  2. 本科生地理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數字人文教育實踐
    • 何捷Jie He (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
  3. 手機作為空間介入的策略與空間修辭學的性質 The handset device as the methodology of spatial intervention and an approach to spatial rhetorics
    • 劉銘緯Ming-Wei Liu (廣東石油化工学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4. 臺北市「人權主題」文化資產與空間資訊的應用
    • 林淑慧Shu-Hui Li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王聖鐸Sen-Do Wang(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游鈞祥 Jun-Xiang You(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OP

 線上投稿 註冊 會議議程

 重要日程

摘要繳交截止

2019年8月18日

審查結果通知

2019年9月20日

論文全文繳交截止

2019年10月25日

早鳥報名截止

2019年10月31日

報名截止

2019年11月20日

會議日期

2019年12月3-6日